銅在古代的醫藥用途:
較早關于銅的醫藥用途記載于Smith Papyrus,這是迄今為止較古老的書之一。Papyrus是一篇寫于公元前2600年和2200年之間的醫學文章,記載了銅曾被用來為胸傷消毒,為飲用水殺菌。其他關于銅早期醫學用途的記載在寫于公元1500年的Ebers Papyrus中也能找到。Ebers Papyrus記載了幾世紀前在古埃及和其他文化中所使用的醫學知識。人們建議用銅的化合物治療頭痛、四肢顫抖、燒傷、搔癢以及頸部的一些腫瘤,一些可能只是疔瘡。用于治病的銅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有金屬銅裂片和削片,也有各種各樣的銅鹽和銅的氧化物。“綠色素”很可能指的就是孔雀石這種礦石,這是銅的一種碳酸鹽;它很可能也是硅孔雀石,銅的一種硅酸鹽;或者是當銅暴于鹽水中時所形成的銅的一種氯化物。在公元一世紀,Dioscorides在他的書De Material Medica中描述了另一種綠色素的生產方法,它叫做“綠銅”,是通過將金屬銅暴于煮沸的醋蒸汽中而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在銅的表面就形成了藍綠色的銅醋酸鹽。除了別的用途之外,銅綠和藍礬(銅的硫酸鹽)還用于治療眼科疾病,如:眼睛有血絲、眼睛感染或模糊不清、眼內脂肪(沙眼)和白內障。
在《希波克拉底全集》(雖然不是由生活在公元前460年和380年的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所寫,但卻以他的名字命名)中,銅被用來治療與靜脈曲張相關的腿部潰瘍。為了防止新鮮傷口的感染,古希臘人在傷口上撒了一種由銅的氧化物和硫酸鹽組成的干粉。因為Kypros 島上的銅很多,所以古希臘人很容易找到銅這種金屬,也就是因為這個島,銅獲得了它的拉丁名Cyprus.
到羅馬醫生Aulus Cornelius Celsus開始行醫時,也即在Tiberius統治期間(公元14年到37年),銅及其派生物在醫師藥典中作為一種重要藥材的地位已被牢固地確定下來了。在Celsus的系列叢書De Medicina中,一至六冊列舉了許多銅的用途,在這些用途中,銅與另外一種制劑一起使用,而以銅形式存在的那種制劑在每種疾病的治療中都是較有效的。例如,對于性疾病,Celsus開出了包括胡椒、沒藥、番紅花和煮熟的銻硫化物的藥方。這些東西首先要在干酒里搗爛,等干了之后,再在葡萄酒里將它們搗碎直到干為止。對于不可治療的破皮瘡,其治療藥物主要是一些銅氧化物和其他一些成分,包括有保持柔軟結持的足夠量的玫瑰油。
Pliny記載了許多關于銅的治療方法。黑色銅氧化物與蜂蜜一起可消除腸內寄生蟲。將其稀釋并以點滴的形式注入鼻內,它還可以使頭腦清醒;如果將其與蜂蜜中蜂蜜水一起吞服,還可以起到清理腸胃的作用;它還用來治療“眼粗糙”、眼疼、眼模糊以及嘴部潰瘍;將它吹到耳部還可以減輕耳病的病情。
在新世界里,Aztecs同樣也將銅用于醫學用途。Don Francisco de Mendoza命令兩位淵博的Aztec印度醫生記載在征服時期由Aztecs所使用的藥物療法。對于“Faucium Calor”(從字面意思講就是喉嚨發燒,即喉嚨疼)的治療,他們建議使用一種含銅的配料來漱口進行治療。
在古印度和波斯,銅還被用來治療肺病。十世紀的一本書Liber Funamentorum Pharmacologiae描述了在古代波斯,銅化合物被用于醫學中。人們經常反粉末狀的孔雀石撒在疔瘡上;銅和銅氧化物還用于治療眼病以及消除“黃膽汁”。諾曼底蒙古部落還用一種口服銅硫酸來治療性行為所引起的潰瘍。
轉到現代,關于銅在免疫系統中作用的首先次觀察報告是在1867年出版的,當時,據報導,1832年、1849年和1852年當巴黎霍亂流行時,銅業工人對這種病卻具有免疫力。較近,銅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已經得到了以下觀察報告的證實:患有Menke病(是一種遺傳病,患有這種病的人,其銅吸收系統和新陳代謝都有缺陷)的人大都死于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現象以及其他感染。而且,缺銅的動物一般都更容易受到細菌性病原體的感染,例如:沙門氏菌和李司忒式菌。諸如這樣的證據使得研究者們堅決地認為銅化合物不僅可以治療疾病,還可以用來預防疾病。
1885年,法國醫生Luton說他曾用銅的醋酸鹽來治療關節炎患者。對于外科治療,他則采用用豬油和30%的天然銅醋酸鹽做成的一種軟膏;對于內科治療,他用的是含有10克銅醋酸鹽的藥片。1895年,Kober出版了他關于銅化合物藥理作用的評論文章。銅的砷酸鹽已用來治療急性和慢性腹瀉以及痢疾和霍亂。人們已發現多種無機銅制劑在治療腺炎、濕疹、膿皰病、結核病感染、狼瘡、梅毒、貧血癥、舞蹈病、面神精痛等疾病中有顯著療效。由Bayer研制的一種有機絡合物據發現在治療結核病中有很好的療效。銅用來治療結合病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40年代,許多醫生都在靜脈注射中應用銅制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39年,德國醫生Werner Hangarter注意到,芬蘭的銅開采人員只要在采礦業工作就不會患關節炎。這是特別驚奇的,因為在芬蘭風濕病是相當普遍的,而其他各行業和居住在其他城鎮的人中患這種病的人要比銅礦工人多。這一現象促使芬蘭的醫學研究者們以及德國人Hanarter 和Lubke開始了他們用由銅的氯化物和水楊酸鈉組成的液狀混合物所做的經典醫學嘗試。結果,他們成功地治療了患有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頸部和背部疾病及坐骨神精痛的患者。
直到現在,就象在Pliny時代一樣,醫學界用銅硫酸作為誘發嘔吐的一種醫療手段。其事實依據是:人體預防銅中毒的一個自然反應就是嘔吐。由W.B. Saunders 公司在1957年出版的一本書《藥理學手冊及其在治療學和毒理學上的應用》中曾建議為了達到嘔吐的目的,可使用0.5克的銅硫酸,將其溶解在水中,一次吞服;或者,分三次吞服,每隔
15分鐘服一次,每次0.25克。
自從1934年以來,人們已經發現患有腥紅熱、白喉、結合病、關節炎、惡性瘤和淋巴肉芽腫的病人,他們血漿中銅的含量有所上升。從那開始,造成銅含量上升的一系列疾病又增加了,包括: 高燒、受傷、潰瘍、疼痛、發作、癌癥、致癌作用、糖尿病、腦血管病、心臟血管病、放射和組織緊張(包括血流堵塞)。這就說明:銅在人體內的再分配在對生理緊張、疾病和傷口做出反應時有一定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講,患病組織里銅量的增多會使一些人認為病是由這多余的銅所引起的。然而,這一點只是說明了人體內為對緊張情況做出生理反應所必需的、以銅為基礎的、可調節的蛋白質和酶的自然合成過程。因此,除了古人所發現的無機銅化合物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外,銅的金屬有機物還具有對于治療本身很重要的藥理功能。
大家都知道銅是人類新陳代謝的重要元素。然而,銅在人體內是以離子的形式存在,且數量無法計算。人體內所有可計數的銅都是以與蛋白質和酶的有機化合物構成的絡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組織里的。因而,人們斷定說,銅變得越來越或仍然與人體活動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一些銅絡合物有儲存銅的作用,而另一些則有運送功能,還有一些在細胞組織和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這些銅絡合物作用及這些作用的組織系統的研究進一步表明銅可以用來預防和治療人體內許多病狀。正如下面將要討論到的,對含銅藥物有效使用的關健不是象古人一樣使用銅的無機化合物,而是使用銅的金屬絡合物或螯合物。螯合金屬的過程會將鎢橫穿腸壁進入運送過程,從而進入營養流的主流系統,供人體需要。